---中共正镶白旗委组织部 于天佐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7月1日,自治区召开“自治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会上,王君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中,正镶白旗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通过畅通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党员服务群众的“向下”渠道和畅通基层党员群众合理意愿诉求“向上”反馈渠道的“双轨直通”服务机制,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下得去、党员群众的意愿上得来,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加强群众观教育,增进群众感情。利用党校集中培训、机关单位集体学习和党员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观理论及李林森、文建明等先进人物事迹,着力将群众观融入到党员干部血液之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住公开承诺及群众评议等关键环节,用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活动成效;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先后选派7名机关干部任嘎查村第一书记;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把服务当作“连心”最好的办法,做好为基层党组织、为困难党员、为人民群众“三服务”,在服务中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党群干群关系“零距离”,真正实现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心相印。
党员干部主动进基层,紧密联系群众。以联系帮扶为切点,畅通“向下”服务渠道,坚持领导带头进基层,每名县处级领导带领1个涉农涉牧部门联系1个“一类嘎查村”或“三类嘎查村”,抓示范引领和晋位升级;旗直部门联系1个“二类嘎查村”,帮扶1个贫困户,培育1个示范户,立足活动载体、结构调整、民生保障、基础建设“四位一体”进行帮扶;乡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扶1个贫困户、联系1名残疾人,重点从生产、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帮扶。全旗28名县处级干部、81个旗直部门和267名乡科级干部全部建立党建联系点,在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为民服务及“联一带三”活动中,县处级领导干部带队,开展“百日大调研”和“党代表下基层”主题活动,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听民声、促发展,慰问困难农牧民群众6700余人,落实项目资金295万元;267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帮扶贫困家庭267个,培育典型户85个,扶持转移户85个,与117名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21个涉农涉牧部门公开承诺事项142件,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提升了为民服务能力。
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助推群众发展。畅通基层党员、群众合理诉求意愿“向上”直通轨道。开通了“村情民意直通车” 确保群众意愿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始终坚持改善民生,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投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组织各级党组织投入资金和物资价值1300多万元,协调解决牧区通电、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等项目230多个,送医下乡开展义诊活动惠及农牧民患者6000多人次,救助贫困学生219人次。同时,选聘20名民营企业家到原籍或产业有互补性的20个嘎查村担任名誉嘎查村长,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上的优势,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近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52万元用于77个嘎查村、7个社区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党员之家”全覆盖。
全方位构筑长效机制,永保党群同心。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强力推进治庸问责,深入转变干部作风;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基层联系点、联系专家、干部结穷亲、民主评议等制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嘎查村、深入厂矿企业,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永保党群同心,共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