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图镇阿贵图嘎查委员会副主任 萨茹拉其木格
【摘要】生态越来越恶化的今天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爆发空前危机,牧区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一遇灾年,农牧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因灾返贫人口大大增加。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就是摒弃对草原的掠夺式经营,推动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面对大自然和大市场的双重挑战,传承了几千年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昔日以天然放牧为主的草原人,在吃过了苦头之后,不得不从畜种改良、饲养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移民中寻找出路。优质奶牛、肉牛、良种肉羊的提纯复壮和经济杂交的出现为畜牧业提质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两转双赢》、开展第三产业、自主创业
论明安图镇阿贵图嘎查积极开展二三产业的主要原因
正镶白旗明安图镇阿贵图嘎查位于明安图镇东南约17公里处,由西阿贵图、东阿贵图、塔林敖包、新队、道伦呼都嘎、呼布、苏吉等七个小组组成。嘎查共有214户685口人,是一个纯牧业嘎查。嘎查总面积8800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72000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为80亩,集体草场面积2000亩。是全旗人均占有草场面积最小的嘎查。
近年来,嘎查紧紧围绕鼓励牧民自主创业,积极开展二三产业及努力发展沿路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成绩。但有些牧民已经完全习惯了传统生活方式,不理解为什么要转移,为什么不能继续经营传统畜牧业。以下是我收集的材料。看看哪种生活方式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是本嘎查生活水品较好的一家,家里是三口人,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就是两口子。他俩一年的开支如下:
两个月使用一袋白面,一袋白面75元,一年是75*6=450元;一个月使用一袋莜面,一袋莜面35元,一年 35*12=420 元;一个月使用一个砖茶,砖茶价位22元,一年22*12=264元;油、盐、酱油、醋的一年开支至少300元;抛开冬储肉每年还要买将近100斤肉,肉一斤15元,15*100=1500元;冬储菜:葱70斤,一斤为0.6元,70*0.6=30元、山药200斤,一斤为0.7元,200*0.7=140元、白菜200斤,一斤为0.5元,200*0.5=100元;平均每月电费60元左右,60*12=720元、一年至少使用200公升汽油,90#汽油一公升5.98元,150*5.98=897元;一年服装费600元左右、每年办年货最少得2000元,坐席至少1000元。一共8421元,这还是一个保守生活开支,现在旱情是一年比一年严重。像今年这家根本没能在草场上打到草,这种情况只能买草料,这家牧户的过冬蓄小蓄34头,大蓄4头。每头小蓄过冬草量为300斤,大蓄过冬草量为500斤,买草价位是0.5元/斤。这样算来300*34*0.5=5100元、500*4*0.5=1000元。这家总共开支是14521元。
那么这家今年的收入情况如下:
今年羊毛价为每斤2元,每只绵羊平均能出4斤羊毛,那就是40*4*2=320元。今年的羊绒价为每斤90元,每只山羊平均能出0.6斤羊绒,那就是0.6*60*90=3240元。
今年这家牧户的出栏情况是:绵羊4只,每只绵羊平均买了470元,470*4=1880元、山羊60只,每只山羊平均买了260元、260*60元=15600
这家纯收入是21040-14521=6519元。因为今年旱情严重把所有山羊都卖了,这样算来明年还有收入么?
网上的一份报道是这样说的:“上个世纪后几年间,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爆发空前危机,强度不一的沙尘暴每年都超过十次以上。强沙尘暴所到之处,有的行人失踪,牲畜走散,学校停课,公路阻塞。还受超载过牧的一些影响,生态系统严重受损,草原初级和次级生产力下降,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已经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生态环境。草原生态急剧恶化的同时,牧区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一遇灾年,农牧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因灾返贫人口大大增加。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就是摒弃对草原的掠夺式经营,推动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面对大自然和大市场的双重挑战,传承了几千年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昔日以天然放牧为主的草原人,在吃过了苦头之后,不得不从畜种改良、饲养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移民中寻找出路。优质奶牛、肉牛、良种肉羊的提纯复壮和经济杂交的出现为畜牧业提质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反复论证,2006年,锡盟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由“一转双赢”提升为“两转双赢”,把转移农村牧区人口作为与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并重的战略任务,把“两转”作为出发点以实现“双赢”为最终目标。以退求进,通过“生态移民”实现改善生态与牧民致富的双赢。只有牧区人口减下来,牲畜数量才可能进一步减下来,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正向演替。锡盟地广人稀,每转移出一个牧民,就相当于有效缓解1平方公里草原的生态压力。转移牧民,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锡盟启动实施移民工程,转移牧区人口,就是力求从根本上改变人对草原的过度依赖和索取,减轻草原生态负荷,从畜牧业外部拓展实现“双赢”的空间。将生态极度恶化地区的部分牧民在原有草场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搬迁到城镇周边和其他具备“五通”条件的地方从事奶牛养殖、牛羊育肥及其他产业,草场实行围封禁牧,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一政策一方面使大面积的草原得以喘息,另一方面使牧民摆脱了世世代代对传统畜牧业的依赖,跳出“一产”的圈子,从事二三产业,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2008年,阿贵图嘎查拿到了扶贫办的“产业化”项目和生态办“转移人口”项目,共资金达到300万元。是愿意转移就业的牧民可享受人均5000元创业补贴,愿意在当地开展畜牧业的牧民可享受购牛(黑白花奶牛、西蒙塔尔牛)补贴。此外呼海大通道是横贯阿贵图嘎查境内的,因此我们还可以开展沿路经济。目前在此地自主创业的牧民有9户。通过在当地开展三产业的牧民说,通道上每天路过的车辆300-500辆左右,其中下来在他们几家消费的每日达到100辆左右。以后等到路边移民商业区真正形成一定规模是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在此我举例说明一名阿贵图嘎查成功创业的牧民收入情况。本嘎查牧民钢苏和2007年从家乡走出来,在明安图镇开了82平方米的蒙餐馆。他说他前期投资花了3万元。面案和厨师自己来做,用自己最朴素的牧区特色来吸引客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今年还雇佣了一名服务员。年保守纯收入在3-5万元。
此外我们也发现现在牧民转移就业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文化水品低,没有掌握技能特长,创业目的盲目等等问题。引导牧区人口自主转移是实现人口转移的关键环节。为此,锡盟制定出台了吸引青年人进城创业、富裕户进城置业、适龄儿童进城读书、老年人进城养老的引导扶持措施,注重转移途径的多样性、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和农牧民群众的自主性,通过市场牵动、政策扶持、舆论引导、典型示范和政府服务,积极探索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推动农村牧区人口自主转移机制的形成。立足于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问题,把推动牧民的下一代走出草原作为重要着力点,调整教育布局,实现了牧民子女与城里孩子享有同等受教育的待遇,出台了“高中阶段助学补助办法”,使农牧民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深入开展了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和“牧区青年创业行动”,引导农牧民进一步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提高农牧民就业本领,树立就业信心,到现在阿贵图嘎查125户362名牧民走出了赖以为生的草原,在二三产业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农牧民转移培训是整个转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一环。整合牧业、扶贫、劳动就业等培训资金,以给进城牧民发放“转移就业培训券”的形式,简化程序,开展免费培训。为使项目建设与农牧民转移良性互动,实行大中项目和各类企业空岗报告和预告制度,使培训和转移更有针对性。